還記得第一次聽到朋友大力推薦地瓜葉營養價值超高時,我臉上那藏不住的懷疑嗎?「地瓜葉?不就是以前鄉下養豬的菜嗎?能吃嗎?」坦白說,那翠綠的葉子在我這自詡的美食愛好者眼中,實在跟「精緻料理」沾不上邊,甚至覺得它帶點土味。直到有次去臺東長濱朋友家玩,被他阿嬤用豬油蒜末快炒的一盤地瓜葉徹底征服——我的天!那股鑊氣、那個嫩度,完全顛覆我的想像,脆嫩鮮香,一點怪味都沒有,當晚我就扒了兩碗飯!(真的不誇張)從此,我對這不起眼的綠葉徹底改觀,甚至開始認真研究起地瓜葉營養到底有多厲害。
目錄
說真的,以前完全低估它了。深入瞭解後才發現,這看似普通的葉子,營養密度簡直嚇死人!難怪被營養師稱為「平民人參」。為了搞清楚它到底贏過其他明星蔬菜多少,我特別整理了這張比對表,資料主要參考臺灣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,我自己看到都嚇一跳:
地瓜葉 V.S 其他常見蔬菜 關鍵營養素比較表 (每100克生重)
| 營養素 | 地瓜葉 | 菠菜 | 青江菜 | A菜 (臺灣萵苣) | 營養亮點 (地瓜葉優勢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膳食纖維 (克) | 3.3 | 2.7 | 1.6 | 1.2 | 冠軍!腸道清道夫首選 |
| 維生素A (微克RE) | 5960 | 469 | 315 | 2664 | 絕對王者,護眼超強 |
| β-胡蘿蔔素 (微克) | 35289 | 5626 | 1890 | 15997 | 驚人含量,抗氧化先鋒 |
| 維生素C (毫克) | 26.8 | 28.1 | 43.2 | 17.2 | 優秀,但略輸青江菜 |
| 鈣 (毫克) | 85 | 99 | 103 | 51 | 表現優異,補鈣好幫手 |
| 鐵 (毫克) | 1.5 | 2.7 | 1.1 | 1.9 | 中上水準 |
| 葉酸 (微克) | 75.9 | 194 | 73.4 | 98.3 | 良好來源 |
| 熱量 (大卡) | 32 | 23 | 15 | 17 | 低卡沒負擔 |
(資料來源主要整理自臺灣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)
看到沒?特別是維生素A和β-胡蘿蔔素,那個數字簡直是輾壓級的!我以前還傻傻地以為多吃紅蘿蔔就夠了,沒想到地瓜葉營養在這方面才是真正的隱形冠軍。膳食纖維也是穩穩拿下第一,難怪每次吃完都覺得腸胃特別順暢。更棒的是,熱量真的超低,一大把炒起來也沒多少卡路里,對像我這種愛吃又怕胖的人來說,簡直是福音。(不過說真的,要用豬油炒才香啊,但為了健康,我現在都改放少少的好橄欖油或是苦茶油了)這份地瓜葉營養價值,實在太值得好好利用了。
功效:從裡到外顧好好!身體最有感的幾個變化

知道地瓜葉營養這麼豐富之後,我就開始認真把它納入每週的選單,大概持續吃了三個月吧?說說我最有感的幾個變化:
- 「嗯嗯」超順暢! 這個大概是最快有感的。以前偶爾會有點卡卡的,現在每天都很規律,肚子也比較不會脹氣。絕對要歸功於它豐富的膳食纖維,根本是腸道的最佳推手。
- 眼睛比較不容易乾澀酸累了。 我工作需要長時間盯電腦,以前下午常需要點人工淚液。現在雖然還是會累,但那種乾澀不適感減輕很多。我想是維生素A和β-胡蘿蔔素在發揮強大的護眼功效。地瓜葉營養對3C族來說,真的是必需品!
- 精神好像有比較好? 這點比較微妙,不太確定是不是心理作用。但感覺下午那種昏沉感減少了點。可能跟它的抗氧化成分(像維生素C、β-胡蘿蔔素)幫助對抗自由基有關?還是豐富的微量礦物質讓身體運作更順暢?總之是正向的改變。
- 面板狀態似乎穩定了。 我是混合肌,偶爾會冒生理痘。這幾個月感覺面板沒那麼容易泛紅或長小疙瘩(當然作息也有盡量調整啦)。抗氧化營養素本來就是肌膚的好朋友。
講真的,比起吃一堆貴桑桑的保健食品,天天一把便宜的地瓜葉,補充這些關鍵地瓜葉營養素,CP值實在太高了。當然,它不是仙丹,效果也因人而異,但這種天然食材帶來的改變,讓我很樂意持續吃下去。
禁忌:別踩雷!這些族群食用前要多留意
雖然地瓜葉營養爆表又好吃,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毫無顧忌地大吃特吃。我自己就曾經因為貪圖方便,買到處理不當的地瓜葉,結果整盤吃起來又苦又澀,口感還很老柴,那次經驗有夠差!後來認真請教了在農會上班的大姊(她笑我都市俗),才知道有些眉角要注意,特別是某些身體狀況的朋友:
- 腎臟功能不佳者: 地瓜葉屬於「中」普林含量的蔬菜(其實一般蔬菜普林都不高),但更重要的是它含有較高的「鉀」離子。對於需要限制鉀攝取量的腎友來說,就算地瓜葉營養再好,也絕對不能像一般人一樣大量吃。務必諮詢醫師或營養師,嚴格控制份量和食用頻率。這個真的不能開玩笑!
-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(如Warfarin)者: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,維生素K在凝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如果妳正在吃抗凝血藥,突然攝取大量維生素K豐富的食物(像地瓜葉、菠菜、花椰菜),可能會干擾藥物效果。同樣,務必先問過醫師,保持飲食中維生素K來源的「穩定」攝取,避免暴增暴減。
- 容易脹氣、腸胃敏感者: 地瓜葉的高纖維是優點也是雙面刃。腸胃比較弱的人,如果一次吃太多,纖維可能會讓脹氣更嚴重,甚至拉肚子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…)。建議從少量開始,充分咀嚼,同時搭配好消化的食物,讓腸胃慢慢適應這份地瓜葉營養。烹煮時也記得煮軟一點。
- 草酸鈣結石體質者: 地瓜葉含有草酸(雖然比不上菠菜那麼高),對於曾經罹患草酸鈣結石的人來說,雖然不必完全禁止,但也不宜天天大量吃。記得搭配足夠的水分攝取,幫助代謝。
另外,買的時候也要睜大眼睛。我後來學乖了,絕對不買葉片看起來黃黃的、有蟲咬洞過多(一點點可以接受,表示農藥少)或是莖部已經太粗老的(吃起來會很刮口)。那次踩雷經驗後,我對挑菜也變得龜毛起來!畢竟好的食材才能呈現最棒的地瓜葉營養與風味。
正確食用方式:從挑選到餐桌,煮出鮮嫩翠綠的秘訣

要吃到完美的地瓜葉,讓滿滿的地瓜葉營養不流失,真的從市場挑菜那一刻就要開始!經過無數次練習(和失敗),我總算歸納出幾個關鍵步驟:
Step 1:挑選訣竅 – 新鮮是王道
- 看葉片: 要選翠綠、有光澤、摸起來厚實飽水的。葉面有點絨毛感是正常的。那種葉子黃黃、枯萎、軟趴趴的,或是邊緣變黑、有大量水傷痕跡的,直接跳過!摸起來濕漉漉、泡水很久的更要小心,容易爛。地瓜葉營養豐富的新鮮狀態,從外觀就能初步判斷。
- 看莖部: 莖不要太粗!像我食指一半粗細的差不多極限了,再粗就表示老了,纖維多,煮完咬不斷會很惱人。莖的切口看起來要新鮮,不要乾乾黑黑的。
- 聞味道: 新鮮的地瓜葉只有淡淡的青草味(或幾乎沒味道)。如果有奇怪的酸味、土腥味過重,別猶豫,放下它!我的經驗是,在傳統早市買的,通常比黃昏市場或超市冷藏櫃的更新鮮脆嫩。
Step 2:處理技巧 – 嫩度關鍵在此
- 摘菜: 這是影響口感的超級重點!老莖一定要去掉。用手指從葉片根部往莖的尾端折,很容易折斷的地方就是嫩的,折不斷的硬梗部分就要捨棄。只保留嫩莖和葉片。我媽都說我浪費,但那些老梗煮起來真的像在吃草繩… 口感差很多!處理得當,才能享受最佳的地瓜葉營養與口感。
- 清洗: 因為是吃葉子,農藥殘留或泥沙要特別注意。我的方法:先在水盆裡輕輕撥動清洗,換水2-3次洗掉大部份泥沙。然後用「流動清水」一葉一葉仔細沖洗葉片正反面、莖部凹槽處,特別是接近根部的地方最容易卡泥沙。最後用「蔬果清潔劑」或稀釋的「小蘇打水」浸泡約10-15分鐘(參考產品說明),再用大量清水徹底沖乾淨。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隨便沖沖,寧可花點時間處理安心。
Step 3:烹調秘訣 – 保住營養與翠綠
1. 蒜香豬油快炒 (最經典!香氣逼人)
- 材料:處理好的地瓜葉一大把、大蒜3-4瓣(拍碎或切片)、豬油1-1.5大匙(靈魂!或用苦茶油、橄欖油也可)、米酒或水少許、鹽適量。
- 作法:
- 鍋燒熱,下豬油,讓油均勻佈滿鍋面。
- 油熱後(有點冒煙時),下蒜末爆香,香氣出來馬上放入瀝乾水份的地瓜葉(小心油爆!)。這時火力要夠大!
- 快速拌炒,讓每片葉子都沾到油。大概炒到葉子開始變軟縮水時,沿鍋邊嗆入一點點米酒或水(目的:降溫產生蒸氣讓葉子更快熟透變軟,也增加一點濕潤度)。
- 繼續大火快炒到葉子完全變軟熟透(顏色會變得更深綠),但還保持一點脆度(約1-2分鐘左右,看份量)。
- 下鹽調味,翻炒均勻即可起鍋。
- 關鍵點: 鍋要熱、油溫要高、火要大、動作要快!這樣才能炒出鑊氣,葉子才會翠綠不發黃變黑,口感也脆嫩。這就是最能凸顯地瓜葉營養與風味的家常經典!
2. 枸杞蒜頭地瓜葉湯 (清甜溫潤,適合想喝湯時)
- 材料:處理好的地瓜葉一把、大蒜2-3瓣(拍裂)、枸杞一小把洗淨、薑2-3片(可選)、高湯或清水適量、鹽少許、香油幾滴。
- 作法:
- 鍋中放少許油(麻油或一般油),爆香大蒜和薑片(如果用)。
- 加入適量的高湯或清水煮滾。
- 水滾後,放入處理好的地瓜葉和枸杞。
- 再次煮滾後,轉中火煮約2-3分鐘,讓地瓜葉熟軟但不要太爛。
- 加鹽調味,淋上幾滴香油即可。
- 關鍵點: 煮湯時間不宜過長,避免葉子煮到黃掉,維生素C也跑光光。湯頭會帶有地瓜葉的清甜,加上枸杞的微甜,很順口。這吃法能喝到滿滿的地瓜葉營養精華。
自己踩過的雷提醒:
- 煮太久:葉子會變黃褐色,口感軟爛,賣相差,地瓜葉營養中的維生素C也大量流失。
- 沒瀝乾就下鍋:水碰到熱油會爆得亂七八糟,很危險,菜也容易水水的不好吃。
- 鍋不夠熱、油溫不夠:葉子會出水,變成「煮」菜而不是「炒」菜,顏色容易變暗沉。
地瓜葉營養這麼好,當然要盡可能留住。我的心得是:大火快炒最能保住漂亮色澤和爽脆口感,營養流失也相對少一點。川燙的話,時間更要短,燙完馬上泡冷水定色也可以(但我嫌麻煩,還是愛快炒)。總之,掌握好「高溫、快速」的原則就對了!
Q&A:關於地瓜葉營養,你最常被問到的問題

Q1:地瓜葉真的比菠菜、花椰菜營養嗎? 沒錯!特別是維生素A、β-胡蘿蔔素和膳食纖維這三項,地瓜葉的含量確實是數一數二,常常是冠軍(如同前面比較表所示)。它絕對是超高CP值的營養蔬菜代表。當然,每種蔬菜各有強項,均衡攝取最重要,但地瓜葉的營養密度絕對值得你把它放入常備選單!
Q2:聽說地瓜葉農藥多,怎麼洗才安全? 地瓜葉因為葉片大、絨毛多,蟲也愛吃,農藥殘留的風險相對較高。我的做法是:流動清水沖洗+蔬果清潔劑浸泡+再次流水沖洗。重點在「流動」的水,才能真正帶走殘留物。蒂頭、莖部凹折處要特別仔細洗。選擇有產銷履歷、有機認證或信任的農友來源,也會更安心。別因為懶得洗而錯過它的地瓜葉營養價值,但確實要認真洗!
Q3:地瓜葉可以天天吃嗎?份量怎麼抓? 只要腸胃適應,沒有特殊疾病(如前述腎病、服用抗凝血藥),天天吃一盤(大約飯碗一碗半到兩碗的熟量)完全沒問題!它低熱量、高纖維、營養豐富,是非常好的每日蔬菜來源。我自己是每週至少吃3-4次。注意是「一盤」作為一餐的蔬菜份量之一,而不是隻吃它。多樣化攝取不同顏色蔬菜還是最理想的。享受它的地瓜葉營養同時,別忘了均衡飲食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