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呦,講到五花肉料理,我雙眼真的會發光!那層次分明的油脂與瘦肉,經過烹調後散發的香氣,入口即化的口感,還有那股濃濃的「家」的味道,你說,怎能讓人不著迷?記得剛開始學做菜時,看著生鮮市場裡油花漂亮的豬五花,總覺得有點畏懼,怕太油膩、怕處理不好有腥味。後來跟著阿嬤在廚房打轉,看她怎麼挑肉、怎麼煸、怎麼滷,才逐漸摸到門道,從此深深跌入五花肉料理的萬丈深淵(笑)。今天就來跟你分享我的私房心得,還有幾道經過我千錘百鍊、絕對值得一試的食譜,保證讓你家的灶咖也飄出迷人香氣!
目錄
五花肉的魅力與挑選秘訣
真的不是我誇張,一塊上好的五花肉,絕對是廚房裡的百變巨星!它不像里肌肉那麼怕柴,油脂的豐潤感能賦予料理深度與滿足感,無論是五花肉料理裡的臺味經典滷肉、焢肉,還是韓式烤五花、中式東坡肉,甚至泰式打拋豬(雖然傳統多用絞肉,但用切丁的五花肉更香!),它都能完美駕馭。說到挑選,我可是有點挑剔:
挑選關鍵點:
- 層次要分明: 瘦肉、脂肪、皮的層次清晰,最好能達到「三層」(瘦肉-肥油-瘦肉-肥油-瘦肉)甚至五層以上,這樣口感才會豐富又平衡,不會一口都是肥油嚇死人。
- 厚度要足: 太薄的話,燉煮後容易散開,吃起來也沒那麼過癮。我個人偏好選購至少 2.5 公分 以上厚度的帶皮五花肉條。
- 豬皮要緊緻: 豬皮毛孔清晰,摸起來緊實不鬆垮,顏色呈現健康的粉紅色或白淨。鬆垮或有異味的絕對 OUT!
- 新鮮度: 肉色鮮紅有光澤(冷藏肉),脂肪潔白,聞起來是淡淡的肉香,沒有酸敗或腥臊味。這點超重要,不好的肉再厲害的廚師也救不了。
五花肉部位小指南:
部位稱呼 | 特色 | 適合料理方式 | 我的愛用指數 |
---|---|---|---|
上五花 | 靠近背脊,瘦肉比例較高,油脂分佈較細緻均勻。 | 切片燒烤、炒菜、切塊紅燒 | ⭐⭐⭐⭐ |
中五花 | 公認最標準的「三層肉」,肥瘦層次最分明、比例最勻稱,口感軟嫩適中。 | 幾乎所有料理都適合! | ⭐⭐⭐⭐⭐ |
下五花/腹脅 | 靠近腹部,油脂比例較高,肉質更軟嫩甚至帶點 Q 彈。 | 長時間燉煮(焢肉、東坡肉)、絞肉 | ⭐⭐⭐⭐ |
五花肉的前處理:去腥增香的必修課
買回家的五花肉,千萬別急著下鍋!幾個小步驟,能讓你的五花肉料理美味度大升級,尤其能有效去除臺灣本地豬肉有時會有的那股「豬味」(你懂的)。
- 徹底清洗與刮皮: 用流動清水把表面洗乾淨。重點來了!用刀背或專門的 豬皮刮刀,把豬皮表面刮一遍,去除殘留的毛根和角質層。刮完你會發現皮變得更白淨、毛孔也更清晰。這步驟對我來說是神來一筆,腥味少超多!(老實說,一開始我也覺得麻煩,懶得刮,結果煮出來那味道... 從此不敢偷懶!)
- 關鍵的「冷焯水法」: 這是跟一位老師傅學的,跟滾水燙不一樣。把整塊五花肉 冷水 下鍋,水量要蓋過肉,加入幾片薑、一根蔥(打結)、一大匙米酒。重點是開 中小火 慢慢加熱。為什麼不滾水下?因為滾水下鍋肉質瞬間收縮,裡面的血水雜質反而鎖住出不來!
- 隨著水溫慢慢上升,你會看到浮沫(血水雜質)逐漸浮出。
- 在水 即將滾沸但還沒大滾 (約攝氏 80-90度,鍋邊開始冒小泡泡)的狀態,就把火關掉!不要讓它大滾沸騰。
- 把肉撈出,用 溫水 沖洗掉表面殘留的浮沫。切記用溫水!冷水會讓肉質收縮變柴。這樣處理過的五花肉,無論後續是煎、炒、滷、燉,腥味幾乎消失殆盡,肉質也更乾淨清爽。這招真的超推薦!
五花肉料理的靈魂技法:煸炒
很多五花肉料理的食譜都會提到「煸炒」這個步驟。簡單說,就是把切好的五花肉塊(或片)下鍋,用中小火慢慢逼出多餘的油脂。這樣做的好處超多:
- 逼油減膩: 這是最主要目的!把部分油脂煸出來,吃起來比較不膩口。
- 增添香氣: 油脂在高溫下產生的「梅納反應」,會讓肉塊產生迷人的焦香風味,這是單純水煮無法達到的層次。那股鑊氣,就是香氣的來源!
- 定型上色: 煸過的肉塊表皮會微微焦黃、緊縮,後續燉煮時比較不容易散開,賣相更好。
煸炒小技巧:
- 鍋子不用放油(五花肉本身就有豐富油脂),冷鍋直接下肉。
- 用 中小火 慢慢煎,要有耐心,別急著翻動。等一面金黃焦香再翻面。
- 鍋子若太熱有點沾黏,可以淋 一小匙 米酒或水降溫,幫助颳起焦香物質(fond),這些可是風味寶藏!
- 煸出的豬油可以倒出來一小部分(留太多料理會太油),剩下適量的油用來爆香辛香料,完美利用!(這些豬油留著炒青菜、拌麵線,那才叫一個香!)
私房食譜大公開!經典與創意的完美交響
講了那麼多前置作業,終於要進入實戰環節!分享幾道我個人超愛、經過無數次實作調整的五花肉料理食譜。從經典臺式到一點點小變化,保證做法清楚,讓你一次成功!
臺式家常滷肉(不是肉燥哦!)

這道是我家餐桌的定番菜,跟外面賣的肉燥飯那種絞肉滷不一樣喔!這是實實在在的帶皮五花肉塊,滷到入口即化,醬汁濃鬱下飯。我特別喜歡拿來配白飯、淋在燙青菜上,或是夾刈包,怎麼吃都滿足!
食材(約 4 人份):
- 帶皮五花肉: 600 公克 (處理好,切約 1.5-2 公分塊狀)
- 紅蔥頭: 8-10 瓣 (切末或切片,這是香氣靈魂!)
- 蒜頭: 5-6 瓣 (拍扁切末)
- 老薑: 一小塊 (約拇指大,切片)
- 八角: 2 顆
- 桂皮: 一小段 (約 5 公分,可省略但加了更有層次)
- 醬油: 6 大匙 (我用混合的:4 大匙壺底油或陳年醬油 + 2 大匙薄鹽醬油,這樣鹹香夠又不會死鹹)
- 醬油膏: 1-2 大匙 (增加濃稠度與甘甜)
- 米酒: 3 大匙
- 冰糖或二砂: 1.5-2 大匙 (看個人喜好調整甜度)
- 白胡椒粉: 適量 (約 1/4 小匙)
- 五香粉: 少許 (真的少許就好,約 1/8 小匙,提味用)
- 水或高湯: 約 800-1000 ml (需蓋過所有食材)

做法:
- 處理肉塊: 五花肉按前述方法處理乾淨(刮皮、冷焯水),切成 1.5-2 公分的塊狀。
- 煸香肉塊: 取一厚底鍋(鑄鐵鍋、琺瑯鍋或厚的不鏽鋼鍋都好),不用放油,開中小火直接放入五花肉塊。耐心煸炒,把油脂逼出,直到肉塊表面呈現金黃焦香。將煸出的多餘豬油倒出一些(留約 1-1.5 大匙在鍋中即可)。肉塊先盛出備用。
- 爆香辛香料: 用鍋中留下的油,中小火爆香紅蔥頭末,炒到邊緣開始變金黃、香氣四溢。接著加入蒜末、薑片、八角和桂皮(如果用),繼續炒出香味。(紅蔥頭一定要炒到夠香,這步驟是臺式滷肉的關鍵!)
- 混合調味: 把煸好的五花肉塊倒回鍋中,翻炒均勻。淋入米酒,嗆出香氣。接著加入醬油、醬油膏,翻炒讓肉塊均勻上色。
- 燉煮入味: 加入冰糖/二砂、白胡椒粉、五香粉,拌炒一下。倒入足量的水或高湯,水量要「完全蓋過」所有食材。大火煮滾後,轉成 最小的火(爐心火即可),蓋上鍋蓋,開始慢燉。
- 耐心等待: 至少要燉 1.5 小時!過程中每隔 30 分鐘檢查一下水量,如果水變太少,加點 熱水 補充(千萬別加冷水!)。用筷子戳戳看,能輕鬆穿透肥肉部分就差不多好了。
- 收汁增濃: 肉軟爛後,可以開啟鍋蓋,轉中大火稍微收汁,讓湯汁變得濃稠油亮。這時可以再試試味道,不夠鹹加點醬油,太鹹加點糖或水調整。(我喜歡留多一點醬汁拌飯,所以收汁不會收太乾)
- 靜置更美味: 關火後,讓它蓋著蓋子悶個 15-30 分鐘 再吃,味道會更融合更入味!相信我,這步驟差很多!
- 選醬油是靈魂: 好的陳年醬油或壺底油是風味基底,不要只單用一種醬油。
- 火候是關鍵: 一定要用「最小火」慢燉,才能把膠質燉出來,肉才會軟爛不柴。大火滾煮肉會變硬!
- 時間要足夠: 別心急!1.5小時是基本,我常常燉到2小時,那入口即化的口感... 嘖嘖!
- 隔夜更驚豔: 這道菜隔夜再加熱,味道會更濃鬱醇厚,超級推薦!
古早味筍絲焢肉

說到經典臺味五花肉料理,怎麼能錯過焢肉!尤其是加了筍絲的版本,那甘醇的湯汁配上吸飽精華的筍絲,還有燉到軟爛、筷子一夾就斷的五花肉,配上一碗白飯,就是最樸實無華的頂級享受。我特別喜歡用桂竹筍的筍絲,口感更好。
食材(約 4 人份):
- 帶皮五花肉: 1 條 (約 800 公克 - 1 公斤,選厚一點的,切大塊)
- 桂竹筍絲 (熟): 300 公克 (市場買處理好的,記得沖洗幾次減低酸鹹味)
- 蒜頭: 5-6 瓣 (拍扁)
- 紅蔥頭: 5-6 瓣 (拍扁或切片)
- 老薑: 一小塊 (約拇指大,切片)
- 青蔥: 2 根 (切段)
- 八角: 2-3 顆
- 醬油: 5-6 大匙 (依醬油品牌和鹹度調整)
- 醬油膏: 2 大匙
- 米酒: 100 ml (約半杯)
- 冰糖: 1.5-2 大匙
- 白胡椒粉: 適量
- 水: 適量 (需蓋過食材)

做法:
- 處理五花肉: 五花肉徹底刮皮清洗。這次我們 不需切小塊,整條下去處理!用前面教的 冷焯水法 處理五花肉,撈起用溫水洗淨備用。這絕對是做好五花肉料理的關鍵步驟之一。
- 煎香上色: 鍋中放一點點油(或用煸出的豬油),中火將整條五花肉的 皮朝下 煎,煎到豬皮呈現金黃焦脆的狀態(小心噴油!可以用鍋蓋稍微擋一下)。其他幾面也稍微煎一下上色。取出稍微放涼。 (煎過皮的焢肉,成品皮更Q彈不膩!)
- 切塊備用: 將煎好的五花肉切成約 3-4 公分寬的大塊。
- 爆香底料: 原鍋(或換燉鍋),用鍋中餘油爆香薑片、蒜頭、紅蔥頭、蔥白段和八角,炒出香氣。
- 加入肉塊與調味: 放入切好的五花肉塊,翻炒一下。淋入米酒煮滾嗆香。加入醬油、醬油膏、冰糖、白胡椒粉,翻炒均勻讓肉塊上色。
- 加水燉煮(先燉肉): 加入足量的 熱水,水量要能蓋過肉塊。大火煮滾後,蓋上鍋蓋轉 最小火,慢燉 1 小時。
- 處理筍絲: 買來的熟筍絲通常有酸鹹味,用清水 反覆抓洗 3-4 次,擠乾水分備用。這動作能讓筍絲更爽口。
- 加入筍絲同燉: 肉燉了 1 小時後,開啟鍋蓋,加入處理好的筍絲,稍微拌一下。如果水量變少,再加些 熱水,確保食材都能浸到湯汁。
- 繼續慢燉入味: 蓋回鍋蓋,繼續用最小火慢燉 至少 45 分鐘。總燉煮時間約 1 小時 45 分鐘。過程中檢查肉是否軟爛(筷子可輕易插入肥肉部分)。
- 收汁與調整: 確認肉已軟爛後,可以開蓋稍微轉中火收汁到自己喜歡的濃稠度(焢肉湯汁通常會留多一點)。試試味道,不夠鹹加點醬油或鹽,太鹹加點糖或水調整。最後加入蔥綠段稍微拌一下即可。
- 整條煎再切塊: 比起直接切塊煎,整條豬皮先煎到金黃焦脆,能讓成品皮更Q更香,口感提升超多!這是我試過最成功的做法。
- 筍絲處理不可省: 洗掉多餘酸鹹味,筍絲才會甘甜好吃,不會搶味。
- 時間是好朋友: 焢肉就是要慢燉才好吃,急不得。壓力鍋雖然快,但風味層次真的比不上慢火細燉。
- 肥肉的極致: 別怕那肥肉!燉煮到位的焢肉,肥肉部分透明軟糯,入口即化,才是精髓所在。這道五花肉料理就是要享受這種罪惡感!
創意變奏:蜂蜜柚子醬燒五花肉片

吃膩了重口味的滷燉?換個清爽路線!這道靈感來自韓式烤五花,但用了臺灣容易取得的蜂蜜柚子醬來調味,鹹甜中帶著果香,非常開胃,做法又快速,超級適合下班後快速上桌。我尤其喜歡在夏天做這道,配生菜和泡菜,清爽不膩。
食材(約 2-3 人份):
- 五花肉片: 400 公克 (選油脂分佈均勻的,厚度約 0.3-0.5 公分)
- 蜂蜜柚子醬: 3-4 大匙 (品牌不同濃度有差,請自行調整)
- 醬油: 1 大匙
- 米酒: 1 大匙
- 蒜末: 2 瓣
- 薑末: 少許 (約 1 小匙)
- 白芝麻: 適量 (裝飾用)
- 食用油: 少許 (煎肉用)
醃肉醬汁:
蜂蜜柚子醬 2 大匙 + 醬油 1 大匙 + 米酒 1 大匙 + 蒜末 + 薑末,混合均勻。
做法:
- 醃肉: 將五花肉片放入醃肉醬汁中,用手抓勻,確實讓每片肉都沾到醬汁。醃漬 至少 15 分鐘 (時間充裕可醃 30 分鐘)。
- 煎肉片: 平底鍋燒熱,倒入 一點點油 (因為五花肉本身會出油)。將醃好的肉片平鋪放入鍋中 (不要重疊),中火煎。煎到一面金黃焦香後翻面。
- 加入剩餘醬汁: 兩面都煎上色後,將 剩下的 1-2 大匙蜂蜜柚子醬 倒入鍋中。
- 快速拌炒收汁: 轉中大火,快速翻炒肉片,讓每片肉都均勻裹上醬汁。醬汁會因為加熱變得濃稠發亮,包裹住肉片。注意別燒焦了!
- 起鍋撒芝麻: 醬汁收得差不多就可以關火起鍋,盛盤,撒上白芝麻點綴。
搭配建議:
- 生菜葉 (美生菜、蘿蔓、大陸妹):包著肉片吃,解膩爽口。
- 韓式泡菜:增加酸辣風味,絕配!
- 白飯:醬汁超下飯!
- 肉片厚度: 太厚不易熟且容易膩,太薄容易煎老。0.3-0.5公分最剛好。
- 醬汁分次加: 醃肉用一部分,最後收汁時再加入一部分,味道更有層次,不會只有死甜。真的,試過就知道差別!以前全部一起下去煮,味道就是沒那麼立體。
- 火候控制: 煎肉時火不要太小,否則肉會出水而不是煎香。收汁時轉大一點火,讓醬汁快速濃稠裹上。
五花肉儲存與應用小撇步
買了一大塊五花肉用不完?別擔心,我有妙招:
- 生肉分裝冷凍: 買回來新鮮五花肉,按每次用量切塊(例如煮滷肉切小塊、做焢肉切大塊、做肉片則切薄片),分裝入密封袋或保鮮盒,擠出空氣,放入冷凍庫。這樣下次要用時,只需要解凍需要的量。超級方便!
- 「冷凍後更好切」: 要做五花肉片時,如果技術不好覺得很難切薄?可以把五花肉稍微冷凍到 稍微變硬但還沒完全硬梆梆 的狀態(約冰凍 1-1.5 小時),這時再拿出來切片,會變得超級好切,厚薄均勻!這是許多專業廚師的小技巧。
- 滷肉/焢肉冷凍儲存: 做好的滷肉或焢肉,放涼後連同湯汁分裝冷凍,可以儲存一個月以上。要吃的時候直接取出加熱,味道甚至更融合!是忙碌時的好幫手。這絕對是五花肉料理的省時妙方。
關於五花肉料理,你可能想問的...(Q&A)
Q: 五花肉這麼油,吃起來不會很負擔嗎?
A: 哈,這是常見的擔心啦!其實關鍵在於 烹調方法和份量控制。像我們前面教的「煸炒」逼出部分油脂,或是長時間燉煮讓肥肉的油脂轉化成更柔潤好入口的膠質(這也是東坡肉肥而不膩的秘訣),都能有效降低油膩感。另外,搭配清爽的蔬菜(如生菜包肉、配筍絲、燙青菜)一起吃,也會平衡口感。當然啦,再好吃的東西也要適量,別一次吃下一整條焢肉嘛!
Q: 為什麼我的滷肉/焢肉燉了很久,瘦肉部分還是很柴?
A: 哎呀,這問題我碰過!通常有幾個可能:
- 肉塊切太小: 瘦肉部分太薄或太小塊,長時間燉煮反而容易縮水變柴。像滷肉建議切 1.5-2公分,焢肉切 3-4公分 比較耐煮。
- 火候太大: 這是主因!很多人怕煮不爛,開大火滾煮,結果瘦肉纖維劇烈收縮,變成像橡皮筋一樣!切記一定要用 最小的火(爐心火),保持湯面只是微微冒泡的「咕嘟咕嘟」狀態,讓熱度溫和地穿透肉塊,讓膠質慢慢釋放。
- 肉質太瘦: 選的五花肉本身油脂層太少,太偏瘦的部位,燉煮後口感自然較柴。選肉時要注意肥瘦分佈(中五花最理想)。
- 中途加冷水: 燉煮過程中如果水不夠,一定要加 熱水!加冷水會讓肉質瞬間收縮變硬。
Q: 蜂蜜柚子醬燒肉片,可以用其他醬料替代嗎?
A: 當然可以!廚房就是玩創意的地方。蜂蜜柚子醬的賣點是它的果香和甜味。你可以試試:
- 韓式烤肉醬: 本身就適合烤五花肉,風味更濃鬱。
- 味噌 + 味醂 + 糖: 調出日式風味的味噌燒肉醬。
- 沙茶醬 + 少許醬油 + 糖: 臺味十足的沙茶口味。
- 單純醬油 + 糖 + 蒜末 + 薑末: 經典的臺式醬燒口味。
- 蘋果泥或鳳梨泥 + 醬油 + 糖: 用水果本身的酵素和甜度來醃漬,肉質會更軟嫩,風味也清爽。總之,冰箱有什麼合適的醬料,就大膽試試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