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!剛從首爾回來沒幾天,我的胃還在想念那些街頭巷尾的煙火氣。老實說,出發前我也爬文爬得超認真,看了好多部落格推薦,但實際踩點後才發現,有些熱門打卡名店真的讓人失望到翻白眼(尤其是某家排隊超長的辣炒年糕,醬汁甜到膩死人,完全不懂紅什麼!),反而是在地鐵站出口意外撞見的小攤販,或是市場裡阿珠媽(아줌마)默默經營幾十年的老味道,才真正讓我驚豔到不行。這篇就是要來分享我親身踩雷又挖寶後的韓國首爾小吃真心話清單!
目錄
1. 辣炒年糕 (떡볶이/Tteokbokki)
- 名稱: 辣炒年糕(떡볶이/Tteokbokki)
- 特色與亮點: 這絕對是韓國街頭小吃的靈魂人物!橘紅色的濃稠醬汁裹著軟Q的條狀年糕,那股甜辣的勁兒,初嘗可能嗆咳,但隨即就上癮了。重點在醬汁! 每家比例都不同,有些偏甜(像我踩到雷的那家),有些辣度更鮮明帶勁。真正厲害的老攤,醬汁層次豐富,隱約帶著海鮮的鮮味(通常會加小魚乾熬湯底)。年糕本身的軟糯度也是關鍵,不能太爛也不能過硬。
- 推薦理由: 不吃辣炒年糕等於沒來過首爾!它是體驗韓國街頭飲食文化最直接、最接地氣的選擇。而且價格實惠,邊走邊吃超方便。冬天來一碗,暖手又暖心。
- 搭配建議: 單吃就很棒,但當地人必配炸物!特別是炸紫菜卷 (김말이/Gimmari) 和炸甜不辣 (어묵/魚糕/Odeng) ,泡進辣炒年糕的醬汁裡吸飽味道,超罪惡但停不下來!再來杯韓式甜米露 (식혜/Sikhye) 解辣剛剛好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신당동 떡볶이 본점 (新堂洞辣炒年糕本店) - 這區簡直是辣炒年糕激戰區,多家老店林立。本店醬汁辣中帶甜平衡得不錯,年糕口感好。
- 地址: 首爾特別市中區茶山路31街34 (서울특별시 중구 다산로31길 34)
- 價格區間: 小份約 ₩4,000 - ₩6,000 (約臺幣100-150元)
- 必點選單: 基礎辣炒年糕必點,再加點炸紫菜卷和炸甜不辣泡進去是最經典搭配。

2. 雞肉串 (닭꼬치/Dak-kkochi)
- 名稱: 雞肉串(닭꼬치/Dak-kkochi)
- 特色與亮點: 這個是我私心大推的深夜救星!一大串雞肉(通常是雞腿肉)烤得外皮微焦酥脆,刷上甜甜辣辣的醬汁或撒上椒鹽粉。重點在雞肉要鮮嫩多汁不幹柴,醬汁不能死甜或過鹹搶戲。有些店家會加入年糕塊或蔥段穿插在雞肉間,增加口感。在東大門批發市場附近逛到腳斷時,來一串立刻回血!
- 推薦理由: 方便、美味、飽足感夠!比起其他小吃,它蛋白質含量高,罪惡感相對低一點點(心理作用?)。醬烤和鹽烤兩種風味都值得一試,尤其鹽烤更能吃到雞肉本身的鮮甜。個人覺得比日本的燒鳥更重口味、更過癮。
- 搭配建議: 街頭看到就買一串,邊走邊啃最道地。配罐冰涼的Cass啤酒或Coca Cola都很爽快。當作下酒菜也超適合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東大門周邊小吃攤車 - 尤其晚上在東大門設計廣場(DDP)、平和市場、興仁之門一帶非常多流動攤販,看哪家排隊人多跟著排通常不會錯。明洞主街也有。
- 地址: 東大門區一帶流動攤販 (동대문구 일대)
- 價格區間: 每串約 ₩3,000 - ₩5,000 (約臺幣75-125元)
- 必點選單: 醬烤雞肉串、鹽烤雞肉串。有些攤位還有起司口味(치즈 닭꼬치)可以嘗試。
3. 糖餅 (호떡/Hotteok)
- 名稱: 糖餅(호떡/Hotteok)
- 特色與亮點: 冬天首爾街頭的暖心小太陽!現點現做,看著老闆把麵糰壓扁下鍋油煎,滋啦作響,直到兩面金黃酥脆。趁熱咬開,外皮微脆帶點嚼勁,裡面是滾燙、半融化的肉桂糖漿餡料,通常會加入碎堅果(花生、核桃、葵花籽),香氣爆炸!也有創新口味如披薩、起司、蔬菜等,但我最推經典原味。
- 推薦理由: 香甜、熱乎、撫慰人心!尤其是在零下氣溫中,捧著一個剛出爐的호떡,邊呵氣邊小口咬,那種幸福感難以形容。甜度雖高,但肉桂和堅果的香氣平衡得剛好,不會死膩。
- 搭配建議: 單吃就是完美的甜點或點心。配一杯黑咖啡或美式咖啡能中和甜度。當作下午逛累時的充電零食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廣藏市場內小攤 - 市場裡有好幾攤,找現做現煎的。明洞聖堂旁巷子小攤也不錯(靠近明洞站8號出口)。
- 地址: 廣藏市場內 (광장시장 내)、明洞聖堂旁巷子
- 價格區間: 每個約 ₩1,000 - ₩1,500 (約臺幣25-40元)
- 必點選單: 經典堅果肉桂糖餡口味(호떡)。

4. 血腸 (순대/Sundae)
- 名稱: 血腸(순대/Sundae)
- 特色與亮點: 這道絕對是韓國特色小吃的硬核代表!跟我們臺灣的豬血糕或米血很不同。韓式血腸主要用豬腸衣灌入豬血、冬粉(韓式冬粉較透明Q彈)、蔬菜(韭菜最常見)和調味糯米。口感非常獨特:腸衣薄而韌,裡面的糯米和冬粉軟糯帶嚼勁,豬血提供特殊風味(沒有腥味是重點!)。通常會切成段蒸熟或煎過,沾鹽或特調醬汁(由醬油、辣椒粉、蔥花等調製)吃。
- 推薦理由: 體驗道地韓式風味,挑戰你的味蕾舒適圈!好吃的순대完全沒有怪味,只有複合的鹹香和滿足感。我個人本來有點抗拒,但在廣藏市場被韓國朋友半強迫塞了一口後,意外覺得不錯,尤其煎過的版本更香。
- 搭配建議: 通常會和內臟湯 (내장탕/Naejangtang) 或辣豬骨湯 (해장국/Haejangguk) 一起賣,作為拼盤的一部分。沾特調的韓式蝦醬 (새우젓/Saeujeot) 別有一番風味(偏鹹,小心嘗試!)。配燒酒很搭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廣藏市場麻藥紫菜包飯附近的血腸湯飯攤 (市場內有名的순대攤通常也賣內臟湯)。
- 地址: 廣藏市場內 (광장시장 내 순대골목 - 血腸衚衕)
- 價格區間: 血腸拼盤一盤約 ₩10,000 - ₩15,000 (約臺幣250-375元)
- 必點選單: 蒸血腸或煎血腸、內臟湯。
5. 韓式炸雞 (치맥/Chimaek - Chicken + Maekju)
- 名稱: 韓式炸雞(치킨/Chicken)
- 特色與亮點: 雖然炸雞店算餐廳居多,但在韓國,外帶一盒炸雞配啤酒坐在漢江邊或公園吃,絕對是國民級小吃體驗!韓式炸雞最大的特點是外皮超級酥脆(常裹粉兩次),內裡鮮嫩多汁。口味選擇超多:經典原味炸雞 (후라이드/Huraideu) 沾鹽或醬油,甜辣醬炸雞 (양념치킨/Yangnyeom Chicken) (紅通通帶甜辣),醬油蒜味炸雞 (간장치킨/Ganjang Chicken) (鹹甜帶蒜香),還有近幾年流行的芝士粉炸雞 (치즈볼/Cheese Ball) 等等。
- 推薦理由: 美味、分享、氣氛佳!酥脆度真的世界級,醬汁調味也非常有特色且選擇多元。在首爾不體驗一下邊吃炸雞邊喝啤酒(치맥)的文化,真的太可惜了。份量通常不小,適合2人以上分享。
- 搭配建議: 名字都告訴你了,必配啤酒 (맥주/Maekju)!韓國Cass、Hite、Terra都是常見選擇。通常會附贈醃蘿蔔塊解膩。適合當晚餐、宵夜或看球賽時的食物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교촌치킨 (Kyochon Chicken):蜂蜜蒜香口味很有名。
- BHC 치킨 (BHC Chicken):全智賢代言過,招牌是芝士粉炸雞。
- 네네치킨 (NeNe Chicken):劉在石代言,原味和甜辣醬都很受歡迎。
- 連鎖店到處都是,找離你近的就好!
- 地址: 各大商圈、地鐵站附近隨處可見。
- 價格區間: 整隻雞約 ₩17,000 - ₩20,000 (約臺幣425-500元),半隻雞約 ₩10,000 - ₩14,000 (約臺幣250-350元)。套餐含啤酒會更貴些。
- 必點選單: 甜辣醬炸雞、醬油蒜味炸雞、原味炸雞。可點“半半拼盤”一次嘗兩種口味。
- 推薦店家:

6. 綠豆煎餅 (빈대떡/Bindaetteok)
- 名稱: 綠豆煎餅(빈대떡/Bindaetteok)
- 特色與亮點: 廣藏市場的招牌明星小吃!用浸泡過的去皮綠豆磨成米漿,加入豬肉、泡菜、豆芽、蔥等配料,在鐵板上用大量油煎成厚實酥脆的大煎餅。外皮金黃焦香,咬下去是軟糯溼潤的內餡,帶著綠豆的清香和泡菜的微酸辣,口感層次超級豐富。一個餅份量不小,適合分享。
- 推薦理由: 外脆內糯,香氣十足,是體驗傳統韓國市場風味的必吃選項。尤其在廣藏市場,坐在狹小的攤位裡,聽著煎餅滋滋作響,看著阿珠媽俐落的手勢,氛圍感滿分!
- 搭配建議: 傳統的吃法是蘸特調的醬油醋汁(裡面有洋蔥碎),非常解膩提味。幾乎都會搭配一小碗韓式冬粉湯 (육개장/Yukgaejang) 或豆芽湯 (콩나물국/Kongnamul Guk) 一起享用。配碗瑪格麗米酒 (막걸리/Makgeolli) 也很對味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廣藏市場內元祖나전순희家綠豆煎餅 (市場內有名的幾家水準都不差,看哪家順眼有位子就坐)。
- 地址: 廣藏市場內 (광장시장 내)
- 價格區間: 一份煎餅(約1/4大餅)約 ₩5,000 - ₩6,000 (約臺幣125-150元)。通常點煎餅會包含一小碗湯。
- 必點選單: 綠豆煎餅 + 附湯。
7. 魚糕串 (어묵/Odeng / 오뎅/Odeng)
- 名稱: 魚糕串(어묵/Eomuk / 오뎅/Odeng)
- 特色與亮點: 冬季街頭暖手神器!在便利商店(CU、GS25、7-11)門口或地鐵站出口、市場裡,常能看到冒著熱氣的魚糕湯鍋。一根根竹籤串著各種形狀(長條形、片狀、丸子狀)的韓式魚糕(類似關東煮的甜不辣,但口感更紮實有彈性),浸在清澈微鹹的昆布蘿蔔湯裡熬煮。味道清淡鮮美,魚糕本身帶點甜味。
- 推薦理由: 便宜、方便、暖和又清爽!湯頭免費喝(記得用旁邊的紙杯),在冷天裡喝上一口熱湯,再咬一口吸飽湯汁的魚糕,瞬間回溫解渴。是隨時隨地都能享用的小點心。
- 搭配建議: 直接從湯鍋裡選喜歡的魚糕串,吃完後記得把竹籤丟進旁邊的回收桶。通常配一杯熱湯下肚就滿足了。也有人會加點辣炒年糕一起吃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隨處可見的魚糕攤車(特別是冬天)、便利商店門口。
- 地址: 各大街頭、地鐵站口、市場內。
- 價格區間: 每串約 ₩1,000 - ₩2,000 (約臺幣25-50元),湯免費。
- 必點選單: 選看順眼的魚糕串(通常長條形的最基本款)。

8. 紫菜包飯 (김밥/Gimbap)
- 名稱: 紫菜包飯(김밥/Gimbap)
- 特色與亮點: 韓國的國民便當與野餐良伴!跟日式壽司不同,米飯是拌過麻油和鹽的(所以有香氣且呈淡黃色),內餡豐富多樣:常見的有火腿、蛋絲、紅蘿蔔、菠菜、醃蘿蔔(단무지/Danmuji)、小黃瓜、蟹肉棒或牛蒡絲等。用紫菜緊緊捲起後切片。口感清爽不膩,冷吃也好吃。
- 推薦理由: 方便攜帶、口味清爽、選擇多樣、價格親民。適合當早餐、點心、登山郊遊或趕時間時的簡餐。比起辣炒年糕更清爽無負擔。連鎖店如김밥천국(紫菜包飯天國)24小時營業,隨時都能買到。
- 搭配建議: 單吃就很棒。便利商店會附芥末醬油包。配一碗韓式蘿蔔泡菜湯 (동치미/Dongchimi) 或簡單的大醬湯 (된장찌개/Doenjang Jjigae) 就是簡單一餐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김밥천국 (Kim Bap Cheon Guk / 紫菜包飯天國):遍地開花的平價連鎖店,口味選擇多,24小時營業。
- 通仁市場香油紫菜包飯 (통인시장 참기름 김밥):位於通仁市場,以芝麻油香氣濃郁著稱的老店。
- 地址: 紫菜包飯天國各大分店、通仁市場內。
- 價格區間: 一卷約 ₩3,000 - ₩5,000 (約臺幣75-125元)
- 必點選單: 基本款김밥、金槍魚김밥(참치김밥)、泡菜김밥(김치김밥)。紫菜包飯天國可以點各種湯品搭配。
- 推薦店家:
9. 韓式餃子 (만두/Mandu)
- 名稱: 韓式餃子(만두/Mandu)
- 特色與亮點: 韓式餃子個頭通常比中式餃子大,皮也稍厚一點。內餡變化多:泡菜豬肉餃子 (김치만두/Kimchi Mandu) 是最經典,酸辣夠味;豬肉粉絲餃子 (군만두/Gun Mandu) 常用來煎;還有蒸餃 (찐만두/Jjin Mandu)、王餃子 (왕만두/Wang Mandu) (巨大版)。煎餃 (군만두/Gun Mandu) 底部金黃焦脆,是很多人的最愛。
- 推薦理由: 餡料飽滿、口味獨特(尤其泡菜餡)、滿足感高。蒸餃適合當點心或配飯吃,煎餃則香氣更誘人。在市場或小吃攤常能吃到手工現包的。
- 搭配建議: 蒸餃通常單獨吃或沾醬油醋汁。煎餃配簡單的醃洋蔥醬油就很棒。在餃子湯(만둣국 / Mandu Guk)裡吃也很常見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廣藏市場餃子湯攤位 (市場內有名的幾家如順熙家綠豆煎餅隔壁的餃子湯攤)、南大門市場手工餃子店。
- 地址: 廣藏市場內、南大門市場內。
- 價格區間: 一份餃子(5-6顆)約 ₩5,000 - ₩7,000 (約臺幣125-175元),餃子湯一碗約₩7,000-₩9,000。
- 必點選單: 泡菜豬肉餃子(蒸或煎)、餃子湯。

10. 冰淇淋吉拿棒 (아이스크림 배기 / Ice Cream Kkwabaegi)
- 名稱: 冰淇淋吉拿棒(아이스크림 배기 / Ice Cream Kkwabaegi)
- 特色與亮點: 這是近年風靡首爾的創新小吃!將傳統的韓式吉拿棒(꽈배기 / Kkwabaegi,口感類似較紮實的麻花捲,帶點肉桂糖粉)拉直後捲成甜筒狀,裡面填入超綿密的軟冰淇淋(通常是牛奶或優格口味)。經典組合是外層溫熱酥脆微甜的吉拿棒,包裹著冰涼濃郁的冰淇淋,冰火交融的口感非常有趣。
- 推薦理由: 創意十足、口感新穎、拍照好看!是年輕人很愛的甜點。冰淇淋的品質是關鍵,好的吃起來奶香濃郁滑順不死甜。網紅店排隊很長要有心理準備。
- 搭配建議: 單吃就是完美的甜點。通常會提供不同口味的冰淇淋選擇(原味牛奶、巧克力、優格,或綜合)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Fuhaha Cream Puff (弘大店)(它們家以奶油麵包出名,但冰淇淋吉拿棒也很夯)、明洞、弘大街頭小吃攤 (注意看是否有賣)。
- 地址: Fuhaha:首爾特別市麻浦區遊樂廣場路37-3 (서울특별시 마포구 어울마당로 37-3)。弘大、明洞商圈留意攤販。
- 價格區間: 一份約 ₩3,500 - ₩4,500 (約臺幣90-115元)
- 必點選單: 原味牛奶冰淇淋吉拿棒、優格冰淇淋吉拿棒。

首爾街頭小吃常見問題 Q&A
-
Q1:在首爾街頭吃小吃,衛生問題需要擔心嗎?
A1: 老實說,每個人的腸胃耐受度不同!觀察力很重要。像我自己,偏好選擇排隊人潮多的攤位或是有在地大叔大媽光顧的老店,通常食材流動快較新鮮。市場裡開了幾十年的老攤,阿珠媽們反而對衛生很講究(因為怕砸招牌啊!)。另外,看攤位環境是否整潔、老闆處理食物有沒有戴手套或勤換夾子,也是判斷點。別碰賣相看起來就放很久的東西。建議隨身帶溼紙巾或乾洗手,吃之前擦擦手。我的鐵胃在首爾小吃歷練下目前還沒出事過(但同行的朋友吃某家生章魚後拉過一次)。
-
Q2:首爾小吃攤的支付方式?一定要準備現金嗎?
A2: 這個真的進步很多!以前現金是王道,現在很多攤車,特別是商圈(明洞、弘大、東大門)和市場裡有名的攤位,都開始接受信用卡(尤其是Visa/Master)或手機支付(如Kakao Pay) 了。BUT!還是強烈建議準備足夠的零錢現金(₩1000, ₩5000紙鈔最常用)。因為:1) 有些阿公阿嬤經營的老攤還是隻收現金。2) 買一份幾千元的小吃,小額現金最方便快速(攤販忙起來沒空等你刷卡)。3) 傳統市場內使用現金比例還是偏高。備妥現金比較保險,免得看到想吃的卻買不了乾瞪眼!
-
Q3:想一次吃遍多種韓國首爾小吃,推薦去哪幾個地方最集中?
A3: 懶得跑點的話,這幾個地方是精華區:
- 廣藏市場 (광장시장):首爾小吃扛霸子市場!綠豆煎餅、麻藥飯卷、生章魚生牛肉、血腸湯、辣炒年糕、刀削麵...你想得到的傳統小吃這裡幾乎都有,而且攤位集中超好逛。缺點是觀光客爆炸多,要有心理準備。
- 南大門市場 (남대문시장):規模超大,比較在地一點(觀光客相對少些)。這裡的手工餃子、刀削麵、紅豆粥、蒸糕(시루떡/Sirutteok)很有名,也有很多熟食攤。
- 明洞 (명동) 主街及周邊巷弄:觀光客大本營,小吃攤車超密集!雞肉串、魚糕串、辣炒年糕、糖餅、冰淇淋吉拿棒、龍鬚糖這裡通通有賣,營業到很晚。缺點是價格可能稍高一點點,口味偏觀光取向(有些味道會調整)。
- 東大門 (동대문) 周邊(尤其平和市場、興仁之門一帶):這裡的深夜小吃攤超強!逛批發市場累了,出來就有熱騰騰的辣炒年糕、雞肉串、魚糕湯、紫菜包飯可以隨時補充能量,價格通常比明洞實在點。想體驗半夜吃小吃的活力,首選這裡。
- 弘大 (홍대) 商圈周邊:年輕人潮流聚集地,創意小吃特別多(如前面提到的冰淇淋吉拿棒),也有很多不錯的辣炒年糕店、炸雞店隱藏在巷弄中。晚上氣氛熱鬧,小吃攤也多。
想吃道地韓國首爾小吃,真的不用只鎖定網路爆紅名店。有時放膽走進在地人多的市場裡,或是跟著下班人潮在街頭買串雞肉或魚糕,那份隨興與真實的滋味,才是最難忘的體驗。帶著這份清單,加上一點冒險精神,去挖掘屬於你自己的首爾街頭美味吧!